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下,学校积极作为,创新构建“高校+企业+基地”协同发展模式。4月27日,文学院、艺术学院师生团队前往苏州市国家级枇杷原种保护扩繁基地开展深度产学对接活动,力求通过“品牌孵化+数字传播+渠道创新”三维赋能,为地方特色农产品发展注入新动能。
该枇杷原种保护基地占地800亩,在这里,师生团队与苏州太湖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苏州芈途文化创意有限公司等5家单位展开了专题研讨。针对当前农产品普遍存在的“品牌认知度低、销售渠道单一”等痛点问题,团队经过深入调研与分析,提出了“直播电商+校园直供+品牌孵化”三维解决方案:依托文学院、艺术学院的融媒体实验室,开发“吴中枇杷云认养”小程序,让消费者能够全程参与种植过程,增强消费者与产品之间的互动和粘性;借助“一站式社区”服务平台,建立“枇杷文化月”主题活动体系,同时开发枇杷果酱、文创礼盒等衍生产品,丰富产品种类,提升产品附加值;联合龙湖集团打造“二十四节气农产品礼盒”,借助礼盒的特色和优势来助推吴中农产品的销售。
艺术学院苏燕教授提出提升原种枇杷品牌价值的“三步走”战略。第一步,建立区块链溯源系统,达成从种植到销售的全程可追溯,以此让消费者吃得放心;第二步,深度挖掘“原种枇杷”种植历史,精心创作主题短视频,以此提升品牌的文化内涵;第三步,着力构建“基地直供+社区团购+跨境电商”立体销售网络,有效拓宽销售渠道,切实提高市场覆盖率。
在座谈会上,文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瞿晓庆强调:“我们要将专业建设深度融入地方发展大局,积极推动传统学科向‘智能传播+乡村振兴’方向转型,为地方经济发展贡献高校智慧和力量。”目前,学校已组建由师生构成的“数字助农”团队,团队发挥专业优势,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产品直播智能辅助系统,在助力农产品销售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有效带动合作农户增收。
学生工作处处长张承祖介绍,学校创新实施纵向贯通与横向联动的“双螺旋”培育计划,打通了“课程-竞赛-孵化”培养链条,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校与地方政府共建“乡村振兴工作站”,建立以“以学助农、以农助学”为主题的常态化实践基地,目前已成功培育孵化多项省级就业创业典型标杆项目,在推动学生成长成才和服务地方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此次产学对接活动是高校服务地方发展的创新实践,苏州科技大学通过积极探索和实践,为传统农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可复制的“苏科大方案”,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和推广价值。